咨询电话
13429811266
为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,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近日印发《关于实施乡村旅游“五创”行动助力新时代“千万工程”建设的通知》。
杭州市淳安县下姜村
《通知》明确,到2026年,基本建成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全国先行样板,成为富有鲜明浙江辨识度的中国乡村旅游胜地、国际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。
乡村旅游品质显著提升
全省景区村建成率达65%以上,认定金3A级景区村300个,创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80个,提升优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00条。
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
全省乡村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率达10%以上,乡村旅游年经营总收入达750亿元以上。
乡村文化个性和乡愁乡韵充分彰显
建成乡村博物馆1000家,15分钟品质文化圈建设任务基本完成。
旅游促进乡村共富作用稳步增强
乡村旅游满意率达95%以上,景区村庄对共同富裕贡献度达30%以上。
台州市天台山景区
《通知》提出要实施产品创牌行动、环境创优行动、文化创新行动等主要任务,具体随小布一起了解~
实施产品创牌行动
做精乡宿
推出一批具有浙江特色的等级旅游民宿、文化主题(非遗)民宿、乡村侨舍。加快乡村民宿集群化发展,优化乡村民宿布局,建设一批乡村民宿集聚区,打造诗意栖居地。
做美乡宴
精心策划涵盖浙江传统美食、文化美食、绿色美食的特色旅游线路,串联美食打卡点、A级旅游景区、文博场馆、旅游饭店和等级民宿,全面推介系列浙江风味美食。
“味美浙江·百县千碗”全省家禽类菜品挑战赛
做丰乡礼
常态化开展特色旅游商品评选,办好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等重大展会,畅通优秀旅游商品线上、线下销售渠道。
做特乡趣
因地制宜利用小溪流、大竹海、古村落、海岛等特色资源,开发室外滑雪、休闲捕捞、垂钓等旅游产品,提升漂流、露营、滑草滑道等大众业态,有序铺设乡村花海、创意市集、自创咖啡等创意业态。
美在余村国漫咖啡
实施环境创优行动
优化空间布局
围绕打造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,坚持点线面协同发展,加快推进景区镇、景区村2.0建设,协同建设中国美丽休闲乡村。
着力串珠成链,整合一批区域特色鲜明、文化底蕴厚重、乡土气息浓厚的乡村,形成网红打卡经典乡村旅游线路,争取纳入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。
推进微改精提
重点推进人居环境提升,协同浙派民居特色村建设,加快乡村有机更新。建设提升一批音乐村、绘画村、摄影村、非遗村等艺术主题村落。
温州市矾矿遗址公园
完善公共服务
推进“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”建设,全面提升农村文化礼堂、文化驿站,拓展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的旅游服务功能。
推动乡村数字化升级,发展乡村数字“一张图”,高等级景区村庄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。
实施文化创新行动
加强保护传承
实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行动,推广“拯救老屋行动”,加快古村落、古民居、古遗址、古井、古树、古道等保护利用,加强二十四节气保护利用。
加快创新转化
打造“文艺赋美”工程乡村版,大力推进创意下乡、艺术下乡、设计下乡,积极探索“艺术家驻村”模式,推出“村晚”“村秀”“村超”“村趣”等乡村场景。
加强乡村文化阵地打造,提升农村文化礼堂利用率,建设文化驿站等乡村新型文化空间,促进设计、音乐、美术、动漫、科技等融入乡村。
丽水“村晚”
推进深度融合
推动演艺演出、节庆活动等业态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,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,创新开发民俗风情体验、农耕文化体验、非遗体验和旅游演艺、实景演出等沉浸式、交互式体验项目。
实施运营创效行动
增强运营效益链
探索乡村旅游运营新模式,推广临安乡村运营经验,创新“整村运营”“公司+农户”“合作社+农户”“创客+农户”“村集体+公司+农户”运营组织模式,激发乡村内生动力。
优化品牌传播链
借助世界旅游联盟优势,推动筹建世界最佳旅游乡村联盟,争取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大会落户浙江,支持办好国际海岛旅游大会等国际交流活动,提升乡村旅游国际化水平。
舟山市东崖绝壁景区
探索共富价值链
深化山区海岛县乡村旅游的发展,实施“万户农家旅游致富计划”,协同促进红色乡村振兴计划,推进乡村文旅“共富工坊”建设,因地制宜打造美丽田园、景观农业、休闲渔业、户外运动等新业态。
实施模式创造行动
整合主体效能
支持各地培育和引进优质乡村旅游项目与中小微企业,推动富有个性、特色的文化企业和工作室、个体创业者发展,积极培育乡村旅游强村公司,探索“多村合作、多业联动、多企协同”发展路子。
整合产业效能
加快乡村旅游政策引导、产业重构、资源整合、产品链接、服务共享,探索资源资产出租、入股、合作等盘活方式,形成城乡互补、区域协作、产业繁荣的发展机制。
湖州市安吉县余村村
整合市场效能
推进文旅消费品牌创建行动,开发“全时段、全群体、全周期”的乡村旅游新业态,优化乡村营商环境,创新乡村旅游市场化机制。
《通知》还提到,积极争取土地、资金、人才、政策等全方位支持,保障试点顺利进行;实施“绿色金改”行动,主动对接金融机构,因地制宜开发乡村旅游专项金融产品;建立健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,加强乡村旅游发展统计监测。